简介:龙山,亦名封龙山,飞龙山,主峰秀丽岭,距离浑源城西南20公里处,在荆庄,李峪村东南,龙山主峰隔翠屏山与恒山主峰相望,龙山海拔.8米,比恒山高出多米,远望峰峦起伏,状如龙蛇,故名龙山。龙山是灵山宝地,龙圣之地。峰峦奇特地灵山险,苍松翠柏花香鸟语无限风光。在灵山秀水中孕育出历代众多杰出人物。龙山大云禅寺就建在这块灵山宝地上。

大云寺,原名大云禅寺,分上下二寺,寺庙始建于北魏。据乾隆癸未重修的《浑源州志》记载:“大云寺二,一在州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一在城西荆家庄下院,胥元魏时建”。咱们今天说的就是当年的大云寺下寺-荆庄大云寺。

年6月25日,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西南十公里处的荆庄乡荆庄村龙山顶寺洼。

年代:始建于北魏后期(年-年),大殿主体构架为金代(年-年)所建,元、明、清历代均有过修葺和增补。

面积:大云寺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为北方佛刹,现只剩大雄宝殿一座。大雄宝殿面阔3间10.90米,进深2间8.75米,平面成长方形。

布局:浑源大云寺坐北朝南,原为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曾有各种殿阁和僧寮上百间,有三进院落、四座殿宇。主殿有金刚殿(山门)、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为北方佛家巨刹。年,其它建筑先后被毁掉,院内只剩大雄宝殿一座。

建筑形制:

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前设小型月台。檐下斗栱古朴,明间设补间铺作两朵,次间补间铺作一朵,与柱头铺作形制相同,皆四铺作单抄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平梁上用蜀柱、大叉手、合沓、栌斗、脊枋、承托脊槫。殿内东、西、南三壁存有壁画80余平方米,为明代作品。

大殿正面

大殿背面

用柱共10根,均为木质,直柱造,其中前后檐柱各4根,两山各设中柱一根。角柱升起、侧角明显,柱头卷刹圆润规制,施以阑额、普柏坊,柱础石质素平无饰。

檐下斗栱21朵,古朴凝重,转角铺作4朵,柱头铺作6朵,补间铺作11朵(前檐明间设补间铺作2朵,其余补间铺作1朵)。四铺作单抄计心造,慢拱隐刻。柱头铺作里转为压跳,四椽袱头为耍头,不设翼形拱。补间里转五铺作,双抄,第一跳,跳头上设翼形拱。耍头蚂蚱头形,后尾为抄头。转角铺作泥道拱列抄头,正心枋列耍头。45度出角华拱,上承角耍头。明间、次间普柏枋与襻间枋之间,脊樽与顺脊串之间均置散斗,组成襻间斗拱。

转角辅作

转角辅作

明间两朵补间辅作

次间一朵补间辅作

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檐用二柱,两端承撩檐槫,梁背置高大隐刻驼峰两件,隐刻驼峰从纵向以襻间枋稳固,其上置交互斗以承平梁。平梁两端承平槫,中置合沓,立蜀柱以承脊槫。蜀柱柱头上纵向施叉手,横向施顺脊串加以稳固,以增加脊槫的稳定性。山两补间铺作承丁袱,其末端搭置于四椽袱上皮。

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驼峰

平梁上蜀柱及叉手

丁栿

殿内东、西、南三壁存有壁画73.64平方米,为明代作品。工笔重彩,沥粉贴金。内容为一佛二菩萨和十大明王,图形上模拟了浑源永安寺十大明王,但从技艺上相去甚远,没有了元代壁画的跋扈和张力,表情神态中却流露着顽皮和可爱,不像明王倒像龙王。

价值: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虽然建筑形体不大,但其建筑以金代结构风韵著称,属山西古建筑中金代建筑精品之一,尤其殿内彩画尽施,堪称不可多见的文物珍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