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勇

清源县城的核心现在是东湖,新建筑文渊楼号称是地标,还是醋文化博物馆所在,但看起来不开放也有一段时间了。

老县城的位置在东湖西北侧,由于近年的大力度开发,老的住宅区也所剩无几。不过比徐沟要好点,在迎宪村范围内曾有城隍庙、北寺庙、真武庙、玉皇庙、火神庙(武庙)、文庙、泰山庙等十余座古寺庙。

走进赵家街的小巷,就看到路北的文庙。

据《县志》记载,

清源文庙初建于金泰和三年(年)。

全国的文庙格局都大体类似,清源文庙也如是,

棂星门看不到了,尚存状元桥、泮池,

后面是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的大成门(戟门),

因为曾改变用途,被砖石封闭起来。

最后是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进深都是三间,

单檐歇山顶,蓝琉璃瓦剪边。

根据梁架特征,

大成殿还保持着初建时期的金元风格,

大屋顶稳稳的安放在梁架上,出檐较远。

比前面屋顶形式一样的大成门要大气舒展得多。

在现存文庙里,清源文庙的时代较早。

大殿虽然只有三间,但跨度不小,殿内也不觉得狭窄。

文庙的院子现是文管所办公,十分清净。

有趣的是,大成殿前的宽敞院子被开垦出来,

各种蔬菜茁壮成长,马上就可以采摘了。

绿意盎然,给空寂的院落带来了勃勃生机。

据说清源文庙、火神庙还曾一度成为抗日期间中共领导下的成成中学驻地,此后八路军办事处也曾在这里办公。

文庙旁边的院子是火神庙。看到文物部门这里新挂上了迎宪村武庙的保护牌子。院子是坐西朝东的,很漂亮的木构歇山门楼里是两进院子。

一进院主殿被围了起来,通道狭窄,

二进院稍好,也都是居住的杂院。

一只花猫站在墙头上盯着我的一举一动,

比院里的居民警惕性还高,

同道中人去过的好几位都认识它。

看来武庙里的生灵就是不同。

近在咫尺的武庙沦落为大杂院,

确实让门口的文保牌子十分尴尬。

以文武双全的古建为基础,完全能整理出一个清源文化的公共空间来。这是现成的文化产业资源,如果放在东部省份估计早就过度开发了。

清源镇尚存文物比徐沟要丰富,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结合,基础是有的。

从武庙出来继续向西北,就到了清源的西关。

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在清末民初时期曾经十分热闹。

地处交通要道,商铺林立。

三重檐四层楼阁式的市楼已经新修。

小街上有基督教堂、修缮一新的西关关帝庙,

路北有座被废弃的中西合璧的二层楼。

这是乔万选旧居。

乔万选,又名乔德符,西关人。年轻时留学美国,获法学、哲学双博士。熟悉旧法律,精于国际法学,对英语有较深造诣,现在看来也是一时的才子。

他在早年曾经被阎锡山授意掌管清华,但遭到清华师生的坚拒。也是民国大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可惜后来投身汪伪,大节不保。但在抗战胜利后却没得到什么处罚,据说在四川某地任教。再后来不知所终了。

这处旧居是乔万选留学美国归来所建,一层是砖券圆拱窗、方柱,砖混结构,墙体石柱下部西式雕花。一层西侧有台阶通二层,二层是中式木构,面阔七间,单檐硬山顶,木雕雀替。上中下西的形式,也是民国时期比较流行的新建筑模式。

如今旧居成为太原文保单位,院落一片荒芜。民国风的建筑虽然晚近,但就质量和形式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不失为一个时代的注脚。如能清理出来,也是很好的文化景观。

—END—

本文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者:用心做优质内容,用行动寻找山西秘境,发现山西工匠,喜欢山西历史,想要了解山西,了解古中国,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