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29日电传承恒岳大地独有的历史文脉,弘扬浑源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年春节期间,经过多年建设打造的浑源州署开“衙”迎客,引起各界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发展,除了州署,浑源古城内能够展示浑源地域文化的地标承载物已鳞次栉比。

  依照民国年间浑源传统手工艺人形象,精心设计“钉绱鞋”“大碗茶”“货郎担”“推碾子”“吹粮麸”等特色人物铜塑像,根据古城维度和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楹联征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店牌匾和街巷楹联,把北岳恒山元素融入到路灯、墙砖、地砖等细微处,于一点一滴中展现浑源厚重底蕴。

  清代民居建筑群落麻家大院里,已经筹建、开放了浑源民俗风情展厅、浑源青铜器展厅、浑源古瓷展厅、麻氏家族展厅和精品碑拓展厅五个核心展厅。民俗风情展厅旨在通过图片和历代实物资源诠释浑源的历史沿革和民俗风情;青铜器展厅旨在展示出土于李峪、散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青铜器或复制品,让震撼世人的国宝焕发独特魅力;浑源古瓷展厅旨在展示历史上著名的浑源窑瓷器实物或图片;麻氏家族展厅旨在展现麻国华及麻氏家族风采和贡献;精品碑拓展厅则通过留存的历代碑拓展示浑源和北岳恒山厚重的历史。此外,还不定期开展李峪彩陶文化、浑源汉墓群文化、恒山军事文化、古代闺房文化、浑源历史名人等主题展览展示。

  恒沙钟艺美术博物馆通过沙画、国画、油画、塑像等形式对永安寺壁画、古典传统人物等进行集中展示,以及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独具个性的布局空间,成为浑源古城一个独特的“网红打卡地”。正在筹建的北岳文化研究院将深入发掘浑源特有历源,把恒山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典故、民风民俗等内容融入到古城建设中。

  这些被赋予厚重文化的文旅地标,与古城内永安寺、圆觉寺、文庙、栗毓美陵园等“国保级”经典古建连点成片,让古城内多元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恢弘交错。

  这是浑源县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发展思路,有效盘活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活文物”价值,植入恒山文化元素,再现“浑源古城”风貌,将历史街区打造成为游、购、娱一体式旅游目的地的硕果呈现!

  在此过程中,为持续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实现“古城保护、改善民生”双赢,聘请国内一流规划团队多次深入古城实地考察、反复研究论证,依托浑源古城“龟城蛇街”建筑格局和深厚文化底蕴,编制《浑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浑源县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以及古城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等,确定“北区以圆觉寺、永安寺、文庙等金元时代遗存为核心,突出金元文化特色,南区以北岳行宫为核心,打造传统文化祭祀区,其他区域以保护时代建筑为主,突出明清文化特色,共同展现”的工作思路,构建起清晰脉络和框架,为古城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指导。

  首先,不断提升挖掘和修缮的科学化水平。根据古城内文物保护单位位置、周边环境、历史考证等客观因素,科学布局历史街区修复,积极筹措资金恢复21座复古建筑和构筑物,修复古建筑多座,再现古城风貌;全面整治历史街区周边环境,恢复街巷肌理,将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圆觉寺、文庙以及浑州署与古城内的古民居有序连接起来,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古韵文化。

  其次,不断提升保护和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对14处历史建筑物,开展了历史建筑认定、挂牌、建档工作;持续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制定了详细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机制,建立起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确保各时期重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

  此外,筹措巨资打造古城风貌特色。对古城所在地永安西街路面、地下管道、栋10万平米建筑外立面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新建复古延廊1万平方米;拆除古城周边不协调建筑和消极空间6.3万平方米;多管齐下提升灯饰灯光,每到夜晚,特色路灯、文化景观灯、州衙主题灯、沿街明清特色宫灯等华丽绽放,助力古城魅力尽显;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提炼出一批凸显浑源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融入道路铺装、公共设施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目前,已经有浑州八景、北岳真行图、忍冬纹、玄武神兽图等余幅具有浑源特色的文化符号展现在市民面前;根据城市维度和空间,合理布局了15组浑源传统手工艺人的人物铜塑像,扮靓城市街头、增添历史古韵,通过城市风貌的更新唤回了久违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如今,漫步夜幕下的浑源古城,灯火通明,星河流淌,商铺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为古城平添几分韵味,游客们徜徉在古建筑周遭的阡陌里弄,尽情享受着古城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风情。(郭斌安兴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