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见汾河好风光——山西全面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显成效新华社太原12月25日电(记者王文化、王飞航)“快看,野鸭,还有天鹅!”连日来,太原市汾河公园湿地吸引了大量鸟类聚集觅食,形成一幅冬日美景。近几年,山西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举全省之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一度污水横流、鱼绝鸟去的汾河重现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汾河复现“哗啦啦”景象“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唱出了昔日汾河两岸的秀美风光。汾河被称为山西“母亲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然而,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采砂排污,一段时间汾河“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近年来,山西加快汾河生态修复步伐。为了让汾河水量丰起来,山西省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近期与远期结合。年10月,汾河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15座蓄水闸坝蓄水运行。年12月,汾河清水复流北赵连接段工程通水,从黄河向汾河下游实施生态补水。记者看到,在宁武县汾河源头,清水不断涌出,河流水质清亮,不时有游人取水品尝。宁武县治汾办公室工程师刘文晋介绍说,源头出水量较前些年有明显增加,目前达到每秒20立方米。“可有好些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喽!”年近6旬的山西平遥县营里村农民李锦文看着脚下哗哗流过的汾河水说。不远处,宽达米的河道内,河水奔涌向前,越过闸坝口,落入主河道。汾河,恢复了往昔的大河风光。告别“龙须沟”再现“清水河”“那时候河滩垃圾遍布,污水直排汾河……‘母亲河’成了老舍笔下的‘龙须沟’。”提起过去汾河的污染,太原市退休干部李国瑞不住感叹。河流水环境的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过去,汾河两岸煤焦冶电企业星罗棋布,有的直接将污水排到河里。为此,山西出台《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在汾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中下游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范围,禁止新建各类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已建成的,限期改造或搬迁。宁武县的煤矿由20世纪末的座减少到27座,还在汾河两岸设立了禁采区,取缔了汾河干流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排污口。一些地区在两岸布置排污暗涵,将城市排污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不具备建立污水处理厂的,采用生态治污办法,在河岸两侧建设人工湿地,充分利用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不懈治汾,使“母亲河”清水复流,成为市民休闲、消暑和营生的“清水河”。“汾河公园建成后,成了大家的‘公共客厅’,人们早晨锻炼,晚上散步,其乐融融。”太原市民王芳说。“前些年,临汾人锻炼、散步只能在街道上转圈圈,现在治理了汾河,我们拍婚纱照都不用去外地取景了。”临汾市民牛春城说。“五策并举”:提档升级打造“民生河”过去,在文水县刘胡兰村旁的汾河边上有一片大坑,垃圾堆积,臭水积存。而今,成了游人慕名而来的景区,取名世泰湖。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中,这里进行了整治改造,形成水域面积亩,集蓄水灌溉、水产养殖、生态恢复、休闲旅游于一体。世泰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安说,治理前周围打井深度需米以上,现在仅需80米左右。各种野生鸟类越来越多,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通过水产养殖和旅游休闲,公司年产值达多万元。曲沃县晋之源现代农业园区,曾是“种啥都长不成的万亩盐碱滩”,如今,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中建设莲藕基地,有3亩已见效,每亩收益万元左右;多亩滩涂改造后蓄水养了大闸蟹,1斤螃蟹卖到60元。清徐县建立县、乡、村、户四级初始水权分配体系,田间、蔬菜大棚、葡萄园,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方式得到普遍应用,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持续推进。山西省水利厅厅长常书铭表示,下一步,山西将以河长制为抓手,实施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推动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编辑:侯帮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