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郎兰英
太原是山西的省城,又称龙城,这里山河围城、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作为表里山河的中心足以自给自足、据守一方,这便是太原最显著的地理优势。
放眼山西境内,太行山、吕梁山分立东西,中条山横亘于南,外围则是奔腾万里的黄河,沿着山西奔流南下,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护城河”,这种以山河天险为屏障的地形让山西获得了一个专有名词“表里山河”。山河之中是一连串的断陷盆地,扼守在太原盆地的北端,太原西部的群山中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蜿蜒流淌。汾河两岸,风景如画,宜游宜居。
在亘古的乱世中,不断更迭的王朝以及农耕与游牧地带的不断冲突,为太原提供了一轮又一轮崛起的机遇,太原也因此变成人才辈出的晋阳龙城。
春秋末年,五霸之一的晋国王权旁落赵、韩、魏、智等公卿把持朝政,相互倾轧,兼并大战一触即发。赵氏首领赵简子未雨绸缪,苦心运筹,立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赵简子发现太原西依大山,东部与南部又分别以汾河、晋水为屏障,天险环绕之外又多加了一层保险,更加有利于防守,认为在此修建城池是最佳选择。于是,轰轰烈烈的开工建城开始了,所修城池位于晋水之北,所以得名“晋阳”。可以说,这是太原城的第一次崛起。
到了公元前年,势力最强的智氏胁迫韩、魏攻打赵氏,赵氏凭借坚固的晋阳城,拒守一年之久,韩、魏两家感觉实在难以抵挡赵氏,先是立场动摇,随即决定反水,与赵氏联合起兵,攻灭了智氏。从此,韩、赵、魏三家干脆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太原起起落落,随着历史由春秋争霸走向战国时代,到了南北朝时期,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时代出现了,坚固的晋阳城又被高欢看中。
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从兵户一步步成为北魏的大丞相,高欢及其继任者因为地理优势选择了晋阳作为大本营,建立北齐,他们在晋阳修建壮丽的宫殿,凿刻高达46米、相当于15层楼高的蒙山大佛。并且在祭祀晋国先祖的原有建筑上扩建增修,有读书台、难老泉亭、善利泉亭等等,形成了规模更加宏大的建筑群,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出现,给太原带来了无限生机,吸引了数不胜数的朝拜者和游览者,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这是太原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崛起。然而,高欢在晋阳大地梦想破灭,他从晋阳出击攻打对手,却不幸兵败染病,就此结束了他更大的统一霸业。之后的北齐统治者耽于享乐,不求上进,北齐后主宠幸女色,不理政事,北周的军队攻入太原城,只用吹灰之力,就把北齐灭亡。诗人李商隐在诗中讥讽道:“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当隋炀帝下江南时,都城长安空虚。太原留守李渊率领精兵乘虚入关,太原盆地与关中盆地等组成的晋陕盆地群提供了绝佳的通道,李渊率兵越过黄河,道路平坦,一马平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长安,进而统一了。
太原城一举成为“龙兴之地”,唐朝非常重视太原的建设,横跨汾河,大为扩展疆土。这使得晋阳湖游鱼戏水,波光粼粼;晋阳城日新月异,处处锦绣。仅城门就有24座,达到古代建设太原城的最高峰。这是太原在历史上的第三次崛起。当时在天龙山凿刻的石窟造像精美绝伦,我们今天仍可以从众多流失海外的文物中窥见一斑,天龙山石窟第21窟唐代佛像,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诗人杜甫赞誉唐代时的太原手工业发达,其诗句为“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李白赞扬盛唐时太原的诗句为“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可见,太原在大唐时的风光可谓辉耀八方,四射万里。
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接连三次御驾亲征,费尽周折,才攻下“山川险固、城垒高深”的晋阳城。这几乎是宋朝初期争战中最棘手的战事,为了避免太原再次成为割据堡垒,宋帝迁出晋阳居民,在空城中先用火烧、后用水淹,把晋阳古城夷为平地。但太原的地理优势并不会因为帝王的意志而改变。仅仅两年后,为了防范外敌侵略和晋内割据,宋代对新建太原城作了极为巧妙的规划,其城址更加靠北,东西两山夹峙中更利于防守北方来敌,同时城址由汾河西岸迁至东岸。在宋代政治中心东移开封后,更有利于朝廷控制与补给,防止割据现象发生,还取寓意“钉死龙脉”,在城内大量设置了丁字路。
在大量军事需求的刺激下,太原的冶铁业迅速发展,客流、物流又促进了商贸业的繁荣,民间谓之“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晋祠内最壮丽的大型建筑圣母殿在宋朝新建,并横空出世,其殿高19米,殿身四周营造宽大的围廊,开辟了古建筑“副阶周匝”的先河,“副阶周匝”指建筑主体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做法。这是太原古城的第四次崛起。
到了明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明太祖派出藩王镇守太原,太原城在宋代基础上大幅度扩建,兼具军事重镇与皇家气象,太原城城墙高峻,楼池林立。当地士绅和皇家共同修建的双塔寺,雄伟壮观,举世瞩目。朝廷为了解决大量驻军的粮草供应,召募民间商人运输军粮、马匹。完成运输任务的商人,可获得由官方垄断的盐业经营权,这便是“开中法”。此法吸引了大批山西人经商营利,晋商随之崛起,如同一场商业革命袭卷山西,直到清代晋商臻于鼎盛,太原则成为晋商的枢纽,顺理成章成就了太原古城的第五次崛起。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的大门,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影响。“如何实现工业化”几乎是近现代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然而身处内陆、地形封闭的太原,直到洋务运动进行了二三十年后才有了近代工业的先声。军阀阎锡山凭借地理优势在山西实施“保境安民”“兵队不出晋省一步”“客军不许过境”的政策。
从年到年的38年间,各地“城头变幻大王旗”,山西却始终控制于阎氏之手。相对稳定的政局为太原的工业化提供了好的发展环境,虽有优势但也带来了劣势,太原工业以冶金、采煤、机械制造为主,军事工业发展尤为突出,太原兵工厂在兴盛时期,拥有台生产机器,1.5万名工人,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其他如手工业等却停滞不前,出现了工业“偏科”现象。
20世纪下半叶,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地形封闭的太原,新建或扩建了太原重型机械厂、太原钢铁厂、太原矿山机器厂、西山煤矿等一系列大型工矿企业,太原的重工业化进程全面开启,奠定了今天太原的基本产业结构,但“偏科”现象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后全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对能源需求大为增加,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煤炭行业开始“单兵突进”。
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向沿海转移,沿海产业又向内陆转移,家电、电子、轻工、通信在各地开花,太原却几乎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甚至一度连“山西陈醋”的品牌知名度也比不过南方的镇江米醋。相对封闭的地形,让太原有了工业化的基础,但在封闭中形成了对重工业、对煤炭的依赖,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加强与外部的连接,才有助于承接沿海产业,才能打破山西在产业上的“偏科”。
太原加大铁路、公路、航空的建设力度,已经成为山西省客流、物流的中心节点,与全国各地以及世界的联系和商业贸易日益增多。今天的太原城,城市面貌正在大幅改善,跨越汾河的大桥数量高达20座,晋阳桥和旁边的水上体育中心连接东西,形态各异。原一电厂的蓄水池变成了华北最大的人工湖晋阳湖,各种公园、湿地沿汾河分布,环境优雅美观,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如今,太原的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公共自行车遍布全市的每条大街和每个路口,行人一小时内免费骑行,不仅便捷,而且环保。
晋阳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西博物馆已藏文物超过40万件,煤炭博物馆、晋商博物馆、山西面食博物馆、太原市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太原市图书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等各种博物馆在太原市星罗棋布,文化产业正在勃勃兴起。
太原是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
清徐县寿宁寺,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太微观,始建于元延佑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山门前有一对高大的青石石狮,是全县石狮之最。寺院占地平方米,在本县现存寺庙中规模较大。整院为二重院建筑,观赏的人们数不胜数。清徐宝源老醋坊是山西老陈醋鼎盛时期涌现出来的一大商号,其生产的老陈醋曾作为明、清两朝皇家贡品,为山西醋业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自古酿醋数山西,山西酿醋数清徐”,作为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清徐在多年的醋史演变中,对我国的酿醋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清徐因此也被誉为“醋都”,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旅游景点。
太原植物园位于太山脚下,是一个非常适合带小朋友来游玩的地方。植物园内遍布植物花卉,树木郁郁葱葱,还有大量的盆花点缀在其中。一年四季,游客川流不息,人山人海。
难老泉、古柏齐年、宋塑侍女史称晋祠三绝,寺内的圣母殿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特别引人注目。晋祠是古代晋王寺,始建于北魏。风景区内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享誉国内外,以其独特的古建风格和美丽风景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太原森林公园拥有省内首家开放式百鸟园,是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太原森林公园是近年来建成的国内罕见的城市人工森林公园,园内栽植树种达10万多株,沿途还能欣赏滨河路上种植的桃花。走进园内,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管男女老少都想好好呼吸一番清新空气。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旅游业蓬勃发展,有助于盘活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从而活跃经济,进一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通过互动,激发了太原人不断创新的激情。
太原的崛起是多万太原人的渴望,也是多万山西人的期盼,我们众志成城,启航新征程,奋斗百年梦,龙城崛起指日可待。
作者/来源:文化产业融媒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