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的映衬下晋阳桥显得典雅大气。宿晓健摄
夕阳西下,站在汾河晋阳桥段东岸“汾河晚渡”观景平台上远眺西山,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层次分明,河面波光粼粼,画舫古朴典雅,晋阳桥雄伟绚丽,呈现出一幅河、舫、桥、山浑然一体的秀美画卷。
流淌的诗意
“前段日子听说晋阳桥段有野生天鹅,来晚了两天,天鹅迁徙飞走了,没想到却拍到了凤头鸊鷉。”摄影师赵广生给记者翻看着相机中的图片,“这还是我第一次在晋阳桥段拍到这种鸟,以前只是在摄乐桥附近拍到过。”
水质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水鸟在汾河两岸“安家落户”。赵广生说,不用再四处奔波,只要守候在市区内的汾河两岸,就有可能拍到各种鸟。
晋阳桥段水域长约2.5公里,宽约米,水深达7米,是山西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赛艇和皮划艇项目都在这里训练,这些项目对于水质、水量的要求非常高,也是水域环境良好的佐证。水城共治,山水相依,城水相融,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让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静谧,在汾河景区共生共荣,为这座城市加了分。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殷嘱托,我市持续推进汾河堤岸防护、堰坝重建、河岛保护、水系梳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植入、设施配套等建设。经过治理的汾河太原段,已成为太原一条不可或缺的景观河、生态河、幸福河。去年国庆节期间,汾河“四期”亮相,今年“五一”期间,再度成为热门打卡地,景区游客接待量在全省排第一名。“没想到城市的不远处,竟有如此安静之处。”在景区露营的赵鑫瑞深有感触地说,“看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静卧山水间,如同走进了山水画卷。”
对建设者来说,不仅要把汾河这条“母亲河”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更要成为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近期,汾河景区管委会在天桥台阶旁安装了自行车助力系统,解决了自行车进出滨河自行车道不方便的问题。“有16座天桥的设计坡度比较陡,我们加装了共52套自行车助力系统。”管委会宣传接待科负责人郭凡介绍。
夜晚,漫步景区,微风习习,眼前一座座跨汾大桥霓虹闪烁,遍布景区的7万余盏灯饰,与岸边建筑的光带一起把彩光洒在河面上,既养眼又养心。
畅通的“血脉”
守一泓碧水,护一河清波。埋在地下的排水管道,如同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实施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对减少污水对天然水体的污染,起着关键作用。
位于西部边山的杜儿坪街,正在加快路面的最后铺设以及便道的铺装,预计6月中旬通车。曾经,这里路面坑洼破损,遇到刮风天气,周边一带尘土飞扬;遇到雨天,积水乱淌,多次导致白家庄路口出现积水。去年,杜儿坪街被列入我市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并于当年8月启动施工。“道路两侧村庄、小区和驻地单位的污水,现已全部截污入管,统一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完善了防洪系统,雨水经虎峪河河道汇集入汾河,丰沛了汾河水源。”建设方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牛瑞皓介绍。
包括杜儿坪街在内,去年以来,我市已完成48公里长的雨污分流改造。街道严重积水现象越来越少,身边河渠的水越来越清,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随着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太原人民群众的这种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烈。“虎峪河上满是燕子乌黑光亮的影子,唧唧的叫声此起彼伏,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网友“水冰儿日常生活”将拍摄的视频在网上分享,引来点赞声一片。
去年8月,市城乡管理局还完成了全长41公里的汾东污水处理厂配套外管网工程,未处理的污水不再直接排入城南退水渠、北张退水渠、太榆退水渠而进入汾河,这对于汾河水质的改善,意义深远。
“此项工程为全国深度最深、长度最长的顶管工程。施工时,曾征用多名潜水员进行地下水中作业。”回忆起施工难点,建设方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费翔记忆犹新。在沿太茅路、规划国道进入汾东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敷设中,重20多吨、直径3米的管道,需要通过沉井放置到地下,再将其一个个连接起来,形成管网,而沉井深度在21米至23米之间,且地下水位高,地质层存在铁板砂层、流沙层,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太原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正快马加鞭向前推进。“血管”畅通了,城市的体内循环更高效了,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正在源源不绝地运走并处理各种污物废物,还肌体以营养与活力。
延伸的美景
汾河三期南端至汾河二坝,全长13.5公里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内,碧水荡漾、绿草茵茵,修复后的岸线已变成宜人的绿色长廊,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秀美图景。偶有不知名的野鸟,或觅食,或嬉戏,畅享这一处水岸风光。
告别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龙须沟”,建成波光潋滟、绿色浓郁的生态带。除已建设完工的先行示范段外,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市要完成北起汾河三期南端,南至清徐县韩武村出境段,总长33公里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太原段治理。
在清徐县乌象民总退水渠入汾口人工湿地,草木丰茂,清波徐淌。疏浚河道、清除淤泥、种植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湿地等一系列治河“招式”,让河道水质清洌起来。目前,我市清徐县入汾口形成了4处总面积达千亩的人工湿地,总蓄水量15.06万立方米,新增植物35.11万平方米。湿地内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吸污,成为我市改善河流水质的一大亮点。
“城外青山城内湖,荷花万朵柳千株。太汾风景少颜色,唯有清源入画图。”为早日重现这一清源古城美景,清徐县正在实施清源水城——莲花池水系治理工程,将使莲花池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至Ⅳ类标准,最终实现与东湖水系全贯通。同时,还实施了乌马河、象峪河河道治理工程,让进入汾河的水“去污还清”。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4月,我市6个国考断面中,汾河水库出口、上兰、李八沟为Ⅰ类水质,迎泽桥为Ⅱ类水质,韩武村、河底村为Ⅲ类水质,均为优良水体。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这是明代诗人张颐描绘“汾河晚渡”的经典画面。我们欣喜地看到,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完工后,太原祥云桥至汾河二坝26公里河道,有望实现游船通行。
余晖下,河面波澜不惊,西山苍黛恬淡,画舫游弋穿梭,夜幕款款降临,如此“汾河晚渡”,最难将息。来源:太原日报作者:记者任晓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