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县(市、区):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其他重点开发的城镇。按县域面积统计,全省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的20.15%。未来的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规划》中,我省共有39个县(市、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含在太原都市圈中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中重点开发区域。具体来讲,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太原市杏花岭区、小店区、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吕梁市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17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离石区,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朔州市朔城区,运城市盐湖区、闻喜县、河津市、永济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晋城市城区18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我省将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主要包含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太原城市群)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区、阳泉市区)。
46个县: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46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国家级(18个县)和省级(28个县)两个层次,按生态功能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我省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共有46个县,其中18个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临汾市的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和吕梁市的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中阳县。
28个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太原市的娄烦县;大同市的灵丘县、左云县;阳泉市的盂县;长治市的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沁源县;晋城市的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朔州市的平鲁区、右玉县;晋中市的左权县、和顺县、灵石县、榆社县;运城市的平陆县、垣曲县;忻州市的五台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临汾市的古县、安泽县;吕梁市的岚县、方山县、交口县。
34个县(市、区):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
34个县(市、区)为我省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占全省面积的28.65%,共计4.49万平方公里。
农产品主产区的未来规划: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品质和单产,保障农产品供给。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包括我省34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共22个,主体部分为汾河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包括长治市的屯留县、长子县、襄垣县、沁县;晋城市的高平市、泽州县;晋中市的太谷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运城市的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新绛县、稷山县、夏县、绛县;临汾市的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
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共12个,其中包括大同市的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浑源县;阳泉市的平定县;长治市的武乡县;朔州市的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忻州市的原平市、定襄县、代县。
2.22万平方公里: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等。
目前我省境内共有国家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共计42处,面积.72平方公里(含重叠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6%。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处(包括交叉重叠的),面积.02平方公里(包括交叉重叠的,不含重点文物和水源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55%,扣除相互重叠的面积,全省各类禁止开发区域实际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20%。《规划》提出,今后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重要水源地,自动进入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重点解读
四大战略格局预计年形成
1 构建“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具体举措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河谷盆地相对集中,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区和都市圈,培育壮大晋北(大同—朔州)、晋南(临汾—运城)、晋东南(长治—晋城)城镇群,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多点”的城镇化格局。
2 构建以六大河谷盆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具体举措汾河平原形成优质小麦、玉米、特色杂粮、油料、蔬菜、优质畜禽、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综合性农业发展区域,桑干河河谷盆地、滹沱河河谷盆地与寿(阳)—昔(阳)—平(定)形成以优质杂粮、蔬菜、玉米、薯类和优质肉乳产品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漳河河谷盆地、沁河河谷盆地形成以优质杂粮、蔬菜、林果、中药材、草山草坡牧业为主的农业发展区域。
3 构建以“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具体举措建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带。建设以吕梁山为主体的黄河干流和汾河源区生态屏障带,以太行山为主体的海河主要支流源区生态屏障带,以太岳山、中条山为主体的沁河、涑水河与黄河干流源区屏障带。
4 构建“点状开发”的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
具体举措能矿资源的集中开采区域必须以保护生态、清洁生产为前提,突出集约有序、高效开发,在煤炭、煤层气分布面积广的地区,应突出“小点上开发、大区域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坚持“开发一点、修复一点、保护一片”。其他矿产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应坚持“点上开发、小区域保护”。
----------------END-----------------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