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大家马泉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葡萄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4个、市级6个。清徐县基本形成了以清洁能源、绿色食品、高新技术、精密铸造、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13.html
01狐突庙
狐突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山门宽展庄重,构筑别致,外观为门,拾阶而上是门外平台,门楣上书“狐神古祠”,端庄醒目。进入山门,却是一座乐台。乐台高约1.5米,前台正中有石阶。院内古槐参天,苍翠欲滴;树干粗壮挺拔,几人不能合抱。中轴线间正殿三间,分为前后两室,前为单坡五檩勾连卷鹏式,为清代重修时为保护后室而另加的。门楣悬清光绪十六年()额书“三晋名臣”匾;内悬清光绪十八年“功著晋邦”匾,后室为狐突夫妇寝宫。元代曾作过修葺,但整体仍保持宋代风格。面阔三间,歇山顶建筑,低矮雄壮,四角飞翘;周施单翅斗拱,粗壮朴实,疏密得当;彩绘蓝绿相同,浓淡相宜;构件雕刻玲珑大方。室内两侧立官吏、侍女、武士彩塑像;中筑约一米高坐台,上彩塑狐突夫妇坐像。狐突红脸,金冠,身着红袍呈王者相;夫人则戴凤冠霞帔,呈命妇相。两旁彩塑侍女六尊,高1.5米,各人手中持物(已废),是给狐突夫妇尚冠、尚衣、尚书、尚席、尚沐、尚膳的六尚侍女。02宝梵寺
宝梵寺,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西方境》又称《罗汉图》。壁画现仅存10铺,空缺两铺,一铺为卷首,为后人毁损,一铺是卷尾,传说中为“仙人”所废。距今已有多年的宝梵壁画,均采用工笔重彩,沥金挤粉等技法。虽为佛门题材,却立足人间现实——所绘法像人,或聆经说法,或穿针引线,或窃窃私语……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在现存的10铺壁画中,尤以《地藏说法图》(又名《罗汉补衲》)最为精妙。画面高3.60米,宽3.18米,曾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此铺共造像11位,图1中地藏菩萨手拈舍利宝珠,正在讲经说法,其情其状出神入化,超乎象外。而左右两尊罗汉似在暗自发笑,心想明天就是如来的寿辰,诸仙诸佛都要会聚在大宝雷音寺中聆听佛祖法音,难道地藏连这个都忘了?而伏虎罗汉显得无聊,在一旁逗玩侍虎。除大雄殿壁画外,宝梵寺还有从附近定静寺迁移的明代壁画《诸天朝贡》共四铺,计25平方米,陈列于观音殿内。此画作于明景泰二年(),晚于大雄殿壁画15年,虽其品相略次于大雄殿壁画,但亦属珍贵文物。03马鸣山森林公园
马鸣山森林公园(俗马鬣寺)地处白石沟中游马峪乡碾底村东北面,系中隐山支脉,距榆古干线公路2.4公里,距太祁高速公路4公里,距县城12公里,距葡峰山庄、贯中祖茔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马鬣寺始建于唐朝,位于素称清源古景之一的白石云松——马鸣山上,堪称三晋第一石塔的唐代建筑“文殊石塔”屹立山顶,汉唐佛教圣地——马鬣寺遗址石拱窑洞、潺潺流水历历在目。马鬣寺是集山青、水秀、天蓝、林茂、景好于一体的旅游好去处。这座残庙中保留了四通石碑,三通站着,一通残碑断成四块,躺卧在中间的窑洞中。这四通碑刻,记载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描绘了此山过去的辉煌。会生带来了纸墨和拓碑工具,对其中的三通碑进行了拓刻。另一通砂石碑不好拓,只抄写了一些碑文。通过细心解读,最早的一通是雍正碑,立于清雍正十年(),称《重修佛阁龙洞并廊房砖楼碑记》;一通是乾隆碑,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称《重修普济寺碑记》;一通是嘉庆碑,立于清嘉庆二十一年(),称《重修马鸣山普济寺碑记》;最晚的一通是咸丰碑,立于清咸丰九年(),称《重修佛阁洞碑记》。这通是残碑,立碑年代只留干支,碑文只留龙洞碑记四字,咸丰九年是从立碑位置、残留碑文推断而来的。四通碑均是重修碑,均说这座寺庙不知创于何时。从这些碑文中我们知道了下述三件事:第一,武帝志公来访之事。梁武帝供阗禅师志公老祖,曾来马鸣山普济寺参禅,他先来马鸣山,后游马猎,让清源人民躲过了兵戎之灾;第二,先有龙洞佛阁,后有普济寺。在此马鸣山上,现泉水,并涧沟。有人在此梦见神龙出现,便将此泉称为龙神池,并建茅庵祭祀。后来,在此龙神池上石砌了龙洞,上建了佛阁,便称佛阁龙洞,也称龙神祠。第三,马鸣山与马猎山是两座山。四通石碑均称此山为马鸣山,雍正碑又提出叫马明山,其他志书上称马名山。咸直碑又提出志公老祖后游马猎,分明是说他先来马鸣山,后游马猎了。由此说明,马鸣山与马猎山是两座山,不是两座山均叫马名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