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过了春节是元宵。春节元宵节期间,人们除了吃喝,就是玩乐。在山西中部的太原、晋中一带,民间社火是人们玩乐的传统形式,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各种民间文艺表演闹红火纷纷登场。在这其中有一项非常吸引人的独特项目,就是“背铁棍”。
本图集的照片是山汉于年元宵节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徐沟镇拍摄的。内容是在徐沟镇政府前的广场上,举行闹元宵群众文艺表演中“背铁棍”的场景。这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它综合吸纳了民间手工技艺、美术、音乐、戏剧、杂技等形式,被誉为空中的舞蹈、无言的戏剧、活动的雕塑。
“背铁棍”,乍一听有点不知所云,其实就是利用铁棍为演出器具举行街头游走表演的一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说到背铁棍,最有名气和代表性的就是徐沟的背铁棍。在当地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
徐沟镇位于山西清徐县东南约20公里,省城太原南35公里。这里最早曾于金大定年间置县,年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徐沟成为清徐县的一个镇。徐沟镇是清徐县汾河以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仅次于县城的第二大镇。
徐沟背铁棍的起源,大致在明朝嘉靖年间,最初是求神祈雨显灵,将龙王泥身置于高桌上,并配童男女在旁侍奉,抬着游街进行庆贺,称为“抬阁”。后来,每当旱象就抬神祈雨。再往后,有人进一步加以改进,并将侍神的童男女由壮汉扛在肩上游行过市,称为“走阁”。
后来逐步演变发展,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结合,成为当地百姓节庆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直白地称之为“背铁棍”。
这里所说的“棍”,就是一种特制的铁架装置,托着戏剧扮相的俊俏孩童,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远远走来,像仙子一般在空中舞动,都是以棍抬人进行表演的形式。
背棍,就是一个男子肩背一种专制的铁架,中搁于肩,上部绑定一个或两个扮装成各种角色的孩童,踩着颠摆秧歌步伐进行表演。
铁棍,是在长杆后面的高台上,竖起两根铁棍,前面平台上也竖起同样一支铁棍,棍与棍之间,打制一对脚踩的铁耳,上端在齐腰的地方打制一个铁腰卡,用布把孩童从脚到腰和铁棍紧紧捆在一起。被绑在上面的一般是三个孩童,在铁棍上扮演出戏剧人物。长杆前后,则由多位青壮男子将铁棍抬起,迈着有音乐节奏的步子前行。
经过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徐沟背铁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格式,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拍过电影,多次受邀去外地演出。
年,徐沟镇被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年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年,徐沟镇共有铁棍12支、背棍余支。年,徐沟背铁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年2月,元宵节期间,徐沟镇举行了大型的元宵节群众文艺活动,镇属10个村庄上千人参与表演,其中各式背棍铁棍表演是重头戏,声势浩大,名镇四方。徐沟背铁棍已经成为徐沟镇一张靓丽的形象名片。本图集的照片,就是当时的盛况的记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并不协调,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尽如人意。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等背景下,徐沟背铁棍正在逐步淡化和消失,背铁棍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出现断层,青黄不接,呈现逐步萎缩甚至消亡倾向。
年元宵节前夕,笔者又一次来到徐沟镇,想探访元宵节闹红火情况,整个镇区显得比较冷清,没有多少节日的气氛。
向镇上的人打听哪里有背棍铁棍,被问者也茫茫然。在清徐县元宵节闹红火的活动安排里,没有徐沟镇的内容。在年的清徐县元宵节闹红火活动安排里,依然看不到徐沟背铁棍的影子。
赫赫有名的徐沟背铁棍哪里去了?
在一些城市的春节元宵节的庙会和社火的表演舞台上,时常能看到徐沟背棍铁棍的节目,许多徐沟背铁棍艺人在外面忙着表演挣钱。而在背棍铁棍艺术的故乡徐沟镇,却难寻背棍铁棍表演的踪影。年春节已经来临,元宵节随后就到,不知今年的元宵节,在背棍铁棍艺术故乡,能不能看到背棍铁棍艺术的昔日辉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