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间一壶酒
人言晋商大院,尽道灵王祁乔;一窥常家庄园,方识大户人家。山西之行必然少不了的一项活动,便是游览极富地方特色的晋商大院。
在众多晋商大院中,最为名声在外的,当属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了,至于其名声的来源,恐怕主要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影视剧的影响。
但小伙伴们知道吗?民间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去了山西才知道,乔家大院在规模上并不算太大。在山西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就有一个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叫常家庄园,是规模 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 的庄园式建筑群。
资料显示,该庄园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后来经过战争破坏不少。
常家庄园如今修复开放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但也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虽然现在常家庄园修复的面积不到当年的四分之一,但当我们在岁月的河床里寻觅时,仍可让我们感受到常家昔日的雄风和不同凡响的儒雅。
据史载,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从明代中期常家 代常仲林来山西给人牧羊开始,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常家不仅把买卖做到了全国各地,而且还历尽千辛万苦,开辟了一条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万里茶路,把茶叶生意做到了蒙古、俄国乃至欧洲。常家也成为19世纪中国北方 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外贸世家。
常家事业之所以长盛不衰,其原因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 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于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遂成儒商望族。
到乾隆朝及其后,常威长子常万圮、三子常万达两兄弟已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于是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常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常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
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余间、楼房50余座、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
据资料显示,当时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
值得一提的是,常家作为中国儒商 家,在其住宅建设和园林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深遵意境,高雅情趣和儒文化深沉底蕴的追求。在艺术审美中彰显寄情抒怀,将文学融人他们的日常生活范围,对儒商这一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
“文化大革命”中,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四旧”破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拆除、改造了“南常”和“北常”的大部分宅院。只有被当做疗养院的“北常”部分宅院大部分保持了原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晋商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成立常家庄园开发指挥部,对其主体建筑按原貌修缮修复。年9月29日修缮完毕,正式向游人开放。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
常家庄园的魅力,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每所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
其次是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小路贯通,回廊、亭榭、小桥流水,一番似南方园林的景色。
第三则是在每个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这也是庄园内 的看点。欢迎小伙伴们有空到常家庄园走走看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