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怀远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东南25公里处,东邻太谷,南接祁县。去年11月,该村被评为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年来,西怀远村凭借网红墙、网红草一度走红网络,成为山西名噪一时的“网红村”,更是被有关部门评定为山西省首批3A级旅游示范村、太原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等。
如今的西怀远,以“美丽”为底色,不仅通过持续打造各种文创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还靠着设施农业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近日,中宏网“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县域采风活动走进西怀远村,看坐落在百年醋乡的古老村镇如何在设施农业方面发力,打造出山西“一村一品”的精品样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盘活资源,让西怀远村成为省城的“菜篮子”,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增收、产业增效的“三增效应”。这是西怀远村发展设施农业的初心。
年,村里开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通俗来讲,设施农业最普遍的应用形式就是用大棚种植取代传统的露天种植。
“西怀远村土地多且肥沃,水利条件好,老百姓种菜的基础好,适合发展规模种植,设施农业在这儿能发挥实质性的效益。”西怀远村党支部副书记杜春扣说。
杜春扣认为,西怀远村距离省城较近,适合充当省城的“菜篮子”。此前,省城的蔬果大部分都来自外地,本地蔬果的份额很小,如果村里能把设施农业发展好,就能在实质上成为省城菜篮子。
几年来,西怀远村始终朝着成为“菜篮子”的目标努力着。西怀远村党支部书记梁莺川表示,截至目前,村里已经分四期建造了个大棚,大棚均采用综改资金集体入股、补贴资金归农户的方式进行承包经营,村民自筹资金、自主经营、产权归农民所有。
“现在每棚每年平均收入7万余元,集体每棚的入股分红达多元。年生产蔬菜余万斤,产值余万元,人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增收52.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80万元以上。”梁莺川说。
户户有棚,阔步致富
“我和老伴两个人一起管理三个大棚,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且不累,现在一个棚一年的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主要种黄瓜和西红柿。”忙着在大棚里采摘黄瓜的陈素梅对记者说道,在家门口工作就可以收入十多万元,这在以前,是她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露天土地里种菜的那些年,收成要看天,陈素梅和老伴既辛苦,又无法照料太多土地,产量与现在根本没法相比,如今搬进了大棚,浇水、施肥、喷药都实现了自动化,蔬菜产量很少再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遇到问题时,还可以随时请教定点帮扶村里的农业专家。
杜春扣向记者介绍,按照村里的实际情况统计下来,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户户有大棚。效益好的棚,每年一棚的收益能达到10万元甚至更多,平均而言,一个棚一年收益五六万也是没有问题的。
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户户有棚”是西怀远村“两委”夜以继日的努力成果,如今,这些大棚连通了村民们的致富道路。
延链强链,效应凸显
“现在村里的蔬果从产量到规模都有了,下一步就要着重打造销售平台,打通生产、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如果不把产业链做起来,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就没有了。”
杜春扣给记者详细计算着市场价格对农民种菜的影响。“比如到了今年夏天,由于市场调节,黄瓜的价格降到了五毛钱,但种植黄瓜是有成本的,如果按照卖五毛钱来卖,一栋棚只能卖三万五,农民的成本算下来差不多得三万,这时候老百姓就会算账,如果卖的还不够贴的,甚至还不如出去打工挣得多,后续可能就不会继续干,那我们之前的工作就相当于白做了。所以要找到稳定的销路,让菜价稳定下去。”
“让农民只管种菜,不用愁销路。”这是目前西怀远村的重点工作,在杜春扣看来,有了规模生产的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销路。打通产销之路,才能使“一村一品”的经济效益凸显出来。
校企合作是西怀远村正在探索的出路。杜春扣表示,村委正在和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学校积极洽谈,争取成为校园食堂的蔬果供应基地,并且开拓乡村研学课程,让“农产品进校园,学生进田园”,“把我们的设施蔬菜供应到学校的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进田园,带领他们体验农耕文化、农村生活,一举两得。”
“运输方面,下一步村里还要盖一个㎡的冷库,购进冷链车,到时候冷链加工、配送都可以实现,这样就能让一、二、三产连贯起来发展。”
前不久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梁莺川对记者表示,西怀远村的设施农业未来还要在各方面继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的绿色化、现代化、品牌化建设,深入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使西怀远村的农产品朝着更加高质量、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离开西怀远村的路上,记者看到,大棚里,村民们正在除草、修枝、浇水、施肥……到处一派繁忙景象。村南的数十亩粉黛草、百亩扫帚草以及成片的油菜花也在这个春日蓄势,等待夏时,尽情绽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