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水而居是人类共有的天性,近水而种是人们共同的选择。大多数的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或穿城而过,或滨水一侧。

建城已有多年的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于此。“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传唱的正是汾河两岸的秀美风光。

cr.地图帝

汾河是黄河在山西省内的支流,源头在山西省宁武县,全长公里。其中,在太原境内贯穿南北,全长公里,其中城区段为43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是太原人的母亲河。

一座城,兴也是河流,废也是河流。它给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都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有它的流淌,繁荣可以被滋润,也可以被冲毁。汾河之于太原亦是如此。

围绕汾河,历代王朝兴废更替,文人骚客穿梭往来。汾河水孕育和成就了太原城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生命之歌。让一座“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逐步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的现代化大都市。

从前,汾河上没有桥,百姓往来唯有靠渡船。清初江苏沛县人阎尔梅到太原访傅山先生,曾做《访傅青主于松庄》诗:“狼盂沟南大卤平,汾川直扫太原城。”

年,中国建筑史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对太原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按原文逐条讨论太原市都市建设大纲草案》:

太原平坦部分呈南北长条的形状,旧城沿着汾河东岸,在发展上隔河向西本极合理。沿河两岸自成绿带,如大公园,在设计上示为良好条件,但如交通计,由南至北仅有桥梁三座,相隔过远,交通实有不便。

桥梁应由有声誉之建筑师与工程师合作设计,同时有美术价值,亦为工程上最精简之结构始能胜任,丑陋之桥梁或工程不合理之结构,同样有负汾河风景或碍观瞻。

年,太原市吸纳了梁思成“沿河两岸自成绿带”的意见,确定的“以汾河公园为城市南北轴线”的汾河景区(城区段)建设的总体规划。

规划了以汾河带状公园为城市的南北轴线;汾河河床水面宽米,连同两岸绿化和滨河路总宽为米,为治理和美化汾河预留了建设空间。

cr.贺子毅先生

年起,太原开始了对汾河的治理美化工程,这些年,太原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陆续建成了汾河景观带。

汾河太原城区段水域平均宽度米,两岸景观绿地平均宽度米,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植物达万平方米,鸟类从最初常见的四五种增加至近种,形成了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具有现代感的生态长廊。

“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交给我们的重要使命。时隔近三年,总书记年5月12日在太原调研时,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强调要“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cr.百度图片

如今,穿城而过的汾河像一条玉带飘落于群楼之间,汾河上几十座造型各异的桥梁将东西两片城区连接起来。河水荡漾,游船来往;汾河两岸,景色怡人,花红林绿,游人如织。

汾河上的一座座桥梁,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成了太原市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它们给太原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那个让万太原人魂牵梦绕的“锦绣太原城”正在一步步走来……

TAIYUAN

上兰村漫水桥

余公里长的汾河,从宁武管涔山汾河源头至太原二龙山烈石口为上游。中游从太原盆地的兰村汾河出山之烈石口至晋中灵石县灵石口。

《禹贡》中所说的“既修太原”,就是从灵石口溯流而上,北至太原盆地北缘的二龙山烈石口。

汾河之水从源头流出,在山二龙山冽石口,冲出大山进入平原。河道变宽了,河床变平了,汾河之水流速迅速变缓。水流的的冲刷作用,在此处形成一个大的水湾,当地人称“二龙湾”。

cr.常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座汾河桥?》

上兰村漫水桥为汾泉路汾河桥,是汾河进入太原盆地后其上所建的第一座桥梁,建于年。

每当雨季到来的时节,汾河水就会漫过整个桥面,令人无法前行。每年开春春浇时,二龙湾会有凌汛出现,大块大块的河冰淤积河道,形成凌峰、冰坝,中断漫水桥,行人车辆都不能通过。

cr.常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座汾河桥?》

即便如此,并不能遮掩漫水桥当年发挥的作用和她的美。

远远看去,漫水桥像上兰古镇一样,外观给人一股潇洒飘逸的感觉,是一种奇思妙想的结果,好像是天外飞来的彩虹。桥下溪水清澈,水流极慢,一缕缕碧绿的水草很有韵律地摇曳着。

河的两岸树木葱郁吐翠,空气里透着淡淡的花香,那绵延不断的绿直通天际,与蓝天白云相接,仿佛置身于银河岸边。

对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小学课本里有介绍,想来大家是不陌生的。公元前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北方太原也有一个这样的水利工程,知道的人可能会少。它就是位于尖草坪区上兰村二龙湾的汾河一坝渠首段鱼嘴,可称为“北方的都江堰”。

cr.常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座汾河桥?》

上兰村漫水桥南面的汾河一坝,是汾河灌区内第一座引水枢纽工程,始建于明朝初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固定灌溉引水工程设施。

汾河一坝枢纽包括鱼嘴溢流堰、东西进水闸、东西冲沙闸和中冲沙闸。二龙湾是汾河二库开闸放水的第一站。

河道中央的鱼嘴坝将汾河一分为二,是汾河东、西干渠的分水岭。东干渠满足太钢等大型企业用水,西干渠满足西山和晋源供水。

《太原市北郊区地名志》对东、西干渠有记载:

东干渠:自汾河河东大堤两孔进水闸开渠引水向东南,经上兰、向阳、赵庄、过城区,入南郊,是河东各村灌溉的主干渠。

相传,上兰、向阳一带引汾灌溉种植水稻始于隋唐,清·道光《阳曲县志·工书》载“兰村渠、赵庄渠……”可证。清朝至民国年间,上兰西南有防洪堤(名苗家堰),堤上筑有“官渠”、“径渠”进水闸,两渠并行向东南。

日军侵占太原时的年夏,汾水暴涨,堤坝垮塌、水淹良田、汾沙淤积、官、径二渠皆废。日军为扩大侵略战争,强迫人民种水稻(人称府西米)以供军需,强征民夫,筑堤挖渠,在官、径二渠的基础上,新建两孔进水闸一座,挖干渠两条,引汾水于河东各村,为东干渠基础。

太原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有扩建、修缮,至今使用。

西干渠:土堂村东的汾河坝堰上筑有5孔进水闸,由此开渠向南,经柴村、小东流、后北屯、南屯、人南郊区,至清徐县。是河西各村灌溉的主干渠。

相传古时汾河西岸曾有从土堂村北开口,引汾的首阳渠。后因河东、河西村民互争上水头,斗殴诉讼连年不断,首阳渠废。

清朝时建沛德渠,因分水矛盾亦废。后河西各村挖渠浇灌,很是混乱。

日军侵华时,于土堂东建起了五孔进水闸,沿汾河挖渠引水。后因河水暴涨,冲毁渠道,渠废。

太原解放后,人民政府重新修葺,至今使用。

说汾河,不能不说说上兰古镇。

清·道光·二十三年版《阳曲县志》载,上兰古镇历史上曾是宁武至太原水路运输木材和官山地区至太原的必经之路。小镇内店铺林立,供过往客旅歇脚和进行木材、土特产品交易,商业发达。

一条大河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奔流而去,汾河入并第一湾处就是一座古镇。据遥想当年“万木下汾河”之盛景,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太原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古镇是一处驿站,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

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

cr.太原晚报

一座城,因水而兴,得水而美,缘水而盛。据悉,太原市即将对上兰村漫水桥进行全面改造,新建的桥体位于上兰村汾河漫水桥北约16米,西侧与汾西路相连,横跨汾河,东侧与滨河东路连接,主桥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构体系。

想想,到那时。汾水长流,春潮载舟;漫步汾河两岸,伫立鱼嘴桥头;河上桥梁鲫比排起,两岸风光崎妮,河面清波荡漾;为游者所依恋,所倾倒。烈石山美丽的倒影映在汾河水面上,形成一幅壮丽画卷;谓之,一河浩淼画卷,两岸苍翠风光!

TAIYUAN

太兴铁路桥

在中国版图上,素称“表里山河”的山西宛如一片树叶,名胜古迹星罗棋布,28条清晰可见的“叶脉”贯通其间,“叶脉”就是铁路线。

太兴铁路是在原太岚铁路的基础上延伸修建的,东起太原市北郊的汾河站,西至吕梁兴县,客运段通车至蔡家崖车站,是山西境内的一条以煤炭运输、红色旅游的区域性干线铁路,全长.26公里。

太原去镇城底的铁路桥始建于年,年建成。桥两侧建有便桥,可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过。

cr.地图窝

笔者曾经在北郊区工作,也常常走柴村和下兰村之间的太岚铁路汾河一号桥。上桥先得扛上自行车爬六七十度的陡坡,很吃力,桥的西头是柴村村民大片种植的巨峰葡萄地。

便桥桥面为水泥预制板,自行车上去还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两块40CM宽的竖排水泥板,板与板之间有4、5CM间隙,行人可推自行车通过,有胆大的人能骑车过去。因此,也有人因车轮卡在间隙中跌落桥下。

熟能生巧慢慢地我也是骑着车过桥的,只是骑车的时候眼睛一定要往前面远处看,切不可看桥底下,会头晕的。为了赶时间上班,遇上对面而来的自行车,还要在桥上会车,这时再有火车疾驰而过,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cr.常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座汾河桥?》

直到年柴村金桥建好后,这种经历也就结束了。不过想想,当时停车站立汾河中央的桥上极目远眺,倒也有意想不到的美景入眼帘。美,无处不在,看你如何面对。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首老歌叫《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俗称“铁道兵之歌”。

说下兰村与柴村之间的这座汾河铁桥,就不能不说说当年铁道兵的功绩。铁道兵是支英雄的部队。战争年代,官兵们冒着枪林弹雨,用生命和鲜血为新中国的成立铺就一条胜利之路。

和平年代,肩扛帐篷,四海为家,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用一腔热血与汗水,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一条条巨龙般的钢铁大道,驱赶了贫困与荒凉,带来了繁荣与昌盛。

铁道兵是一支流动部队,四海为家,常年战斗在崇山峻岭、激流险滩,没有固定的营区,哪里艰苦哪安家,为国为民游击了一辈子。一条铁路修完,部队来不及休整,甚至连通车的汽笛声都不曾听到,打起行李,又奔赴新的施工现场。

cr.百度百科

年至年,铁道兵四师担负太(原)岚(县)铁路汾河站至镇城底段新建任务。十六、十七、十八团和师直分队投入太岚线施工。

该段长53.87公里,穿越吕梁山脉,七跨汾河,桥隧相连。大中桥24座,隧道21座,其中一公里以上隧道6座。铁道兵2师于年春陆续开赴工地展开施工。

年过半百的老团长、老政委背着干粮,肩挎军用水壶来了,师团领导和营首长肩扛铁锹钢钎来了……。干部战士们在蓝天白云下,在万仞山峰上,头戴安全帽,脚穿解放鞋,身穿工作服,腰系安全带,手握钢钎八镑锤,打炮眼、撬危石。

利用脚蹬岩石的弹力,一悠一荡,起起伏伏,朝着坚硬的壁石用力捣去,用锤砸去,一下两下,一次两次……。他们像悬崖绝壁上的凌空飞雁,像冒着敌人炮火攀爬大渡河铁索桥的勇士,像义勇军进行曲中跳动的音符,又像搏击云雾中翻腾的巨龙。

大锤钢钎猛烈撞击着的岩石,会迸发出无数火星火花!不,那不是火星火花,那是青春年华的战士,用生命和热血组成的朝霞,那是铁道兵战士为庆祝胜利,在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礼花!

经两个师的共同努力,年11月30日,铺轨到达镇城底。经过7年艰苦奋战,于年底完成任务。

年6月21日7时20分,冠名为“蔡家崖号”红色旅游列车开通,圆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火车出行梦,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具有深远的意义。

cr.山西晚报

每当列车经过这座桥时都会鸣响汽笛,这是向光荣的铁道兵致敬,是吹响了山西开拓、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从容而美丽,坚定而自信!

TAIYUAN

柴村金桥

柴村金桥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也是横贯省城汾河九大桥之中最北边的大桥。当初这座桥叫“北郊大桥”,始建于年,是原北郊区跨汾河连接东西两岸的主要桥梁,同时也是过境货车的主要通道之一。

建成初期,桥梁全长米,宽度16.52米。两侧分别留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桥中央也只有双向两车道,(人行道1.5米,车行道15米,隔离0.02米)。

8年6月25日,柴村桥进行加宽改造。其中改造工程包括新建主桥、旧桥改造、东西引道及桥头东西立交。

9年6月1日,原柴村桥北面旧桥开始拆除。同年6月18日,新建的柴村大桥主桥正式通车。

改造后的柴村桥宽度为34.52米,双向六车道,东西引道全长米,承载能力由过去的20吨提升至55吨,减轻了市区的交通压力。

cr.常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座汾河桥?》

我曾经在柴村工作,是一个真正的“老北郊”,故而对北郊区是有感情的。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太原市置北郊区、南郊区革委会,行使县级人委职权。北郊区革委会驻地柴村。

年9月6日,北郊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北郊区人民政府,北郊区革委会停止行使职权。

中共北郊区委、北郊区人民政府机关驻柴村镇。下辖柴村、上兰、向阳、阳曲4个镇,东社、小井峪、西铭、化客头、王封、马头水、柏板、西墕乡、小返、新城、中涧河11个乡,个行政村,个自然村,12个社区。

曾几何时,一条河阻碍了北郊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河东8个乡镇、河西7个乡镇看着此岸和彼岸的村庄,有一种熟悉的陌生,还有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奈。直线距离不足一千米,但是,总要绕上兰村或胜利桥行半天才会到达。

cr.山西交警

据说,“早些年的汾河水量很大,但一直也没有过河的桥。日本侵华围攻太原的时候,因为没有桥可以走,附近的老百姓都是连夜强渡汾河逃难,当时是在旱季,人们从水较浅的地方过河。解放初期,每年河水涨起时,还能看到从忻州宁武砍下的木头顺着河水运抵太原的场景。”

后来河道里被开垦出了小片的田地,还有无数的大沙坑。我那时住在河东的向阳店,上班只能骑自行车走太岚铁路桥,或乘坐区政府的接送车绕上兰村漫水桥。和我的想法一样,大多河东居住的同事都希望两岸之间能有一座公路桥。

那年,北郊区政府决定在柴村与下兰村之间建一座公路桥,相关部门和驻地单位的资金投入缓解了区财政经费的难题。有一点要说明,当时区各部门、单位工作的大家是自觉捐了款的,体现了全区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好风气。

大桥牵动众人心,北郊大桥的进展情况牵引着多少市民关切的目光,北郊大桥的形象品貌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大桥建设期间,在桥梁工地附近,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热心市民的指顾评说,有的还拿起照相机,将大桥建设的每一个进程摄入镜头,珍藏在自己的私人照像簿里以资纪念。

年9月28日,北郊大桥正式通车。北郊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但缓解了当地群众的出入难、行路难,而且对辖区两岸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车那天,上千多民乐男女老少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奔走相告、燃炮欢庆。

cr.常杰《太原市究竟有多少座汾河桥?》

桥头原有奔马雕塑,马是朝气、活力、坚韧、智慧的象征。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象征着勇往直前的“北郊精神”。

桥以山为邻,有了山的灵秀,以水为伴,有了水的妩媚,以风为伍,有了风的妖娆,无论从何种角度欣赏都给人美的享受。

在这里,可以静观鱼儿戏耍,享受快乐,仰望云儿舞动,享受自由。无论是站在山上看桥或者站在桥上看山,都会增添无穷的景色,是桥装饰了山,还是山成全了桥,或者是彼此的成全,都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再现。

一座桥,改变了人的理念。

一座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一座桥,让“盈盈一水间,玉带两岸连”。

一座桥,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

清晨或黄昏站在桥上,看斜阳晚照,看河水流淌,看高山永驻,感受汾河两岸风的洒脱。此乐何极?

来源:山西老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67.html